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梅州市 > 名人

吴奇伟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吴奇伟(1890—1953),字晴云,号梧生,湖寮镇密坑村人,出生于贫困之家。13岁在老隆一间商店做小伙计,后得人资助,先后在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小学学习,再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毕业后,回广东陈炯明部任见习,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
  民国15年(1926),北伐战争开始,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张发奎部下任三十六团中校参谋长。在汀泗桥战役中,与团长黄琪翔领兵猛攻军阀吴佩孚部主力扼守的汀泗桥而立功。民国16年春升为三十四团团长;9月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三十团团长。民国19年6月又升为第四师师长。
  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第四师扩编为第四军,他升任军长。其后,受蒋介石之命参加对江西苏区的“围剿”。民国23年中央红军长征,他的部队归薛岳指挥,沿途尾追。民国24年红军三渡赤水回师遵义,他却因未发兵救援遵义而遭蒋介石严词训斥。
  民国26年(1937)“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他奉命率第四军抵上海嘉定、罗店一带前线,在大场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歼敌数千,战果显著。其部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上海市民推选郭沫若、谢冰莹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率领慰问团至战地慰问。不久,他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民国27年(1938)7月下旬,全国战局剧变,九江告急。他奉命率第九集团军驰援。但赶到沙河镇时,日军已攻占九江,并利用长江、鄱阳湖增派军舰,以空军配合,大举南下。他即指挥部队由沙河向东伸展,主动-,经四昼夜苦斗,日军伤亡2万余,遏住日军攻势,使南浔线(南昌至九江)各军(武汉警备司令、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等的部队)得以坚持抗战达5个月之久。此战役一时轰动全国,被誉为台儿庄会战后的最大胜利。
  民国27年(1938)秋广州沦陷,新任第四战区(广东)司令长官的张发奎,将其部队从南浔线调回广东,他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后又改任副司令长官兼粤、闽、赣三省边区总司令和三省边区绥靖主任,驻广东兴宁县,负责指挥潮汕前线的对日抗战及三省边区绥靖任务。民国28年秋调往第六战区(湖北)任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驻鄂西秭归县三斗坪。陈诚弃守宜昌后,他指挥所部在湘北的安乡、澧县至鄂西一带屡挫日军。民国29年转往广西驻防柳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被蒋介石免去军职出任湖南省主席。时中共广东省委饶彰风即遣吴启彦(奇伟同宗兄弟)至湖南做其转化工作,使他思想逐渐转变。他任湖南省主席仅六、七个月,即被免职,调任武汉行辕副主任。此时,蒋介石正积极准备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他极度不满,未赴武汉任职而托病进南京汤山疗养。不久改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民国35年(1946)末,饶彰风电召启彦至香港了解他对国共两党作战的意见。启彦临行前约他找机会回广州与饶彰风会面。次年4月,他找机会回广州,与启彦同住省府招待所东园,彰风与他倾心交谈。至民国37年8月,他思想大为转变,启彦遂建议同到香港找到中共香港分局负责人之一的连贯,商定起义事宜。民国38年5月,他遂正式通电驻东江、梅县、蕉岭、兴宁一带旧部保安十二、十三团及其他若干部队的李洁之等八人,联名在龙川老隆发表《我们的宣言》举行反蒋起义。6月2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对其起义表示“极为欣慰”与“欢迎”。
  民国38年(1949)9月下旬,他作为华南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之一前往北平(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1953年7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寿63岁,骨灰安葬在八宝山。
下一名人:吴履和
[以上内容由网友"Robert"分享。]

以下与吴奇伟相关信息:

以下吴奇伟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