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河南 > 濮阳 > 名人

一行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一行
  释一行 (683年~727年) 姓张,名敬贤,字遂,法号释一行,世称僧一行、一行,俗称张遂。张公谨曾孙。南乐县人。唐代僧人。
  张遂曾祖张公谨是唐初功臣,祖父张大象官至户部侍郎,父张檀做过陕西武功县令。张遂幼年聪慧好学,过目成诵,尤长于数学、天文学,青年时期便蜚声京城长安,被誉为"后生颜子"。武则天侄武三思慕其学行,欲与交友。张遂深知三思为人,不愿与之交往,又恐其加害,便逃往嵩岳寺出家为僧,改名敬贤,取法号释一行。他从高僧普寂禅师和著名文士卢鸿一那里学到不少知识,又先后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和湖北当阳山玉泉寺游学,知识愈加渊博。
  开元年间,一行被唐玄宗召人长安,从事天文学研究。他潜心天文观测和历法改革,深钻精研,大胆创新,与著名机械师梁令瓒一起研制成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浑天铜仪是在汉代张衡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其精密度与灵活度大大超过了浑天仪。它利用水力运转,每昼夜自转一周,上列星宿,与天相吻合。另有两个木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辰敲钟,均能按时自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装置。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恒星运动的人。在对日月和二十八宿等星辰的观测中,一行制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日影测量的方案。为使各个测量点能测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整个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一行亲手创制一种测量天体长度和深度的天文仪器--"夏矩"。经过大规模实地测算,验证了南北各地昼夜长短不同的情况。据此,一行向朝廷提议推行各地不同的漏刻制度。一行从各地测得日影的长短,求得北极高度相差1度,地上南北就差351里又80步的数据。这个距离正好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相当于现在的132.03公里。数据虽然不够精确,但这是在一千多年前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测算的。一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却是天文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比世界上第一次有目的的测量子午线一度弧长的活动还早90年。
  一行在总结历代天文历法的基础上修订完成新的历法--《开元大衍历》,共1卷7章。这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历法。在《大衍历》中,一行提出月行白道一周并不回到原处,比原处退回一度稍多的科学论断。《大衍历》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速度,提出了正确划分节气的方法,对科学解释天文现象,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宋代科学家沈括说:"《开元大衍历》最为精密,历代用其朔法。"一行还著有《长执历》1卷,《古今历书》24卷,《略例奏章》1卷。其他著作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大日经疏》等。
  《大衍历》编成那年(727年),一行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不幸与世长辞。唐玄宗闻讯泪洒如雨,令为其树碑,并亲自撰写碑文,追赠一行为"大慧禅师"。1982年,国际天文组织将月球划分几个区域,命名其中一个为"一行"区域,以纪念一行对世界天文学的贡献。
下一名人:张公瑾
[以上内容由网友"Amanda"分享。]

以下与一行相关信息:

以下一行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