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潮州市 > 地名

潮州市地名介绍

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9千米,赤凤镇政府驻地东南5.3千米。属赤凤镇。人口340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创乡。古遗有石碑一块.碑文有“因流溯源派宗赤水,披荆斩棘,地辟黄山”之句,黄山当是本地古名,村创坑旁,取名黄山坑。聚落呈阶梯状分布,建筑为沙土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74亩,种植水稻;山,,黄山坑村行政区划……[详细]
枫树员村创于明初,因遍生巨大枫树,故名枫树员,古枫树至今尚存2棵,全村有陈、张、吴三姓,以陈、张两姓为主,陈姓自福建迂入。地处狭长的马犁坑谷口,西南面群山与揭阳县接壤,村北接安丰公路和西山溪,东距登塘墟5.5公里,聚落西高东低成块状,占地0.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53亩。2006年12月,全村142,,枫树员村行政区划……[详细]
汫洲,古称瀛洲,始创于唐朝末期,是建国后广东省确认的建制镇之一。汫洲镇地处饶平县南部沿海,潮州市三百门港西侧,全镇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长10.5公里,海域面积26.4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规模名列全县前茅,尤其是吊养的牡蛎(俗称“大蚝”)肥大鲜美,畅销国内外各地,享有“大蚝之,,汫洲镇行政区划,……[详细]
洲东村洲东村因地处韩江东溪西岸冲积沙滩之昔时仁里庙洲的东面,故名。村民姓蔡,是宋代名宦蔡襄(天圣年间进士,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的后裔。最先创村是明末魏姓,后来杨姓也到此定居。明以后,东南沿海商贸活动繁盛,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福建莆田蔡姓先辈用船运布料,日杂百货到潮城及洲东等地出售。至清初,官府下,,洲东村行政区划,……[详细]
桥东街道是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下辖街道。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湘桥区总人口363582人,其中:桥东街道35557人。  湘桥区桥东街道位于韩江东岸,拥有丰富的瓷土资源,陶瓷瓷土生产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潮州瓷土矿主要都分布在该街道辖区内;其中的飞天燕瓷土矿属优质土,分布面积1.7平,,桥东街道行政区划,……[详细]
庵后村庵后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南0.4公里,位于集镇东侧,东邻福洞。南接东边,北与洪巷交界,面积0.32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与集镇相连。村民农余多从事工商业。居黄、林两姓,黄为主姓。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创乡。先民来自福建蒲田石狮巷。定居后于村西合建灵雀宫。此后有江东独树村村民黄继普,,庵后村行政区划,……[详细]
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42.3千米,赤风镇政府驻地东1.2千米。属赤风镇。人口424人。明朝中期,饶平张氏到此创村。因村落在峙溪东岸,故名。聚落呈阶梯状分布,建筑多为沙土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65亩,主种水稻;山地922亩,主种橄榄、黄竹、青梅等。村民兼经营竹器制品。有小学l所。全村实现电灯照明。有简易公,,溪东村行政区划,……[详细]
潘刘村潘刘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4公里,位于韩江西岸,东距护堤公路0.8公里,东南与新安为邻,西界草庵,西南与高义相连,北与枫溪镇东田村接壤。聚落呈方形块状。村居潘、刘二姓,均系明初创村,又同是福建蒲田县金城巷迁此。部份潘姓来自本镇南门桥村,潘姓先创于刘姓,故称潘刘。潘刘地处韩江边缘,多洪,,潘刘村行政区划,……[详细]
林泉村林泉村。俗称林麻,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1.5公里,位于浮新公路中段北侧,东邻东巷,西南与福洞交界,东南与龙湖陈陀村接壤,北与草庵留前村相连。聚落呈块状。许氏先民于明代由福建蒲田石榴花丛脚马棚许迁此。因林氏先足立村,种麻如林故名(《潮州府志》栽林麻)后雅化称林泉。原居林、刘、黄、许等姓,,,林泉村行政区划,……[详细]
西前溪村一、概况西前溪村因韩江东溪 自东向西横流而过,故称西前溪。村的外围竹林丛生,四面环沟,出入村里的人均要通过独木桥 (称老鼠桥),加上当地甘蔗成林,形成天然屏障。西前溪村单姓林,地处潮洽澄饶三县边界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先辈林茂德公于明澄海盐鸿镇鸿沟迁于此。村距潮安县城庵埠11.4公里,江东,,西前溪村行政区划……[详细]
潘吴村潘吴村,古称源湖,曾称南门桥,由潘厝、后观二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西南1.5公里,位潮汕公路西侧,东南连颜厝,西与刘厝接壤,南界金石古楼,北与东陇相望,地势平坦,海拔3.5米。村居潘吴二姓,潘为主姓,潘氏始祖文学公因元末战乱,从福建漳州迁居潮州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科举荐辞并,,潘吴村行政区划,……[详细]
海山镇古称蓬莱,地处饶平南部前沿,是潮州市唯一海岛镇。明代属信宁都汫洲堡,民国十七年(1928)建立海山区,1950年1月建立海山区,1957年撤区设乡,划分为海南乡和海北乡,1958年5月,海南乡和海北乡合并为海山乡,同年9月18日改为海山人民公社,1983年11月5日撤社改区,1986年11月改,,海山镇行政区划,……[详细]
国营韩江林场位于饶平县西北部即东经117°,北纬24°,地处饶平、潮安、大埔三县交界处,通往大埔公路贯穿林场境内,交通方便。属市县双重领导单位,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1721人。主要物产有木材、茶叶。主要资源有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可开发利用。合作项目有(1)提供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基地,,韩江林场行政区划,……[详细]
东巷村东巷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3.5公里,东邻新安,西界林泉,南与龙湖塘东村接壤,北境与高义相连。面积0.46平方公里。居林姓,明中叶始祖九牧由福建蒲田迁此,创居时建巷宅于村东故名。因地广人少,土地肥沃,村民富庶,有“银东巷”之誉。东巷临护堤约1.5公里。清末因韩堤多次决口,肥田沃野尽复盖,,东巷村行政区划,……[详细]
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44.4千米,赤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韩江东岸边。属赤风镇。人口1261人。据(黄氏族谱)载:“明末刨乡。村民有由福建泉州,大埔湖寮、白亭,丰顺汤坑迁移到此的黄、吴、肖、徐等姓氏”。原名樟仔坑,因村周围多樟树得名。清末大部分樟树被砍,只存落叶,故称白叶。聚落呈梯级状分布,建筑为沙土,,白叶村行政区划,……[详细]
大巷村大巷村位于东凤镇北部,背靠滔滔韩江,东邻东凤村,东北接下七都祠(崇正书院)旧址和关爷涵旧址,北与龙湖镇市尾村接壤,西邻庄西陇村,西南与天宁村隔渠相望。镇道星新公路通过本村连接省道护堤公路和潮汕公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现全村有397户,人口1900多人,耕地面积四百二十八亩,以种植水稻、果蔬为主,,大巷村行政区划,……[详细]
华东村别称塘东。在潮安县城庵埠北3.2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屑彩塘镇。人口1214人。宋末元初,沈氏从福建迁此定居。因村在彩塘之东,故称塘东。后称华东。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贝灰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385亩,农业主种水稻。有村办企业3家,个体企业4家。主要为传统贝灰窑、塑料制品。有小学,,华东村行政区划,……[详细]
三吴村三吴包括后吴、簟厝、砻臂崛三个自然村,村民皆吴姓,故称三吴。昔日,这里有后湖吴、安边林、风围后黄、月宫池吴、湖乾张、新湖吴和后谢7个自然村,统称七社。后七村或并或散,已知清末已演变为后吴,簟厝,砻臂崛三个村落。3个自然村的吴姓来历不同。后吴吴姓先祖吴千国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从福建,,三吴村行政区划,……[详细]
片村,含浮石,大垸2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9.5千米,赤凤镇政府驻地北3.5千米,处韩江东岸。属赤凤镇。人口464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创村,居住余、温、孙、田、蓝、李等姓。相传村西北江中有巨石,随水浮沉,称浮石,村因此得名。聚落呈梯级状分布,建筑为沙土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2,,浮石村行政区划,……[详细]
宏安三村俗称横陇。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6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西南l千米,潮汕公路西侧,西面靠大桑浦山,为宏安一、二、三、四、五、六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13133人。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许氏来此定居,其先有周、林、郑3姓,其后有李、陈2姓,因村建在横一高阜上,故俗称横陇。清顺治二年(1645,,宏安三村行政区划……[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