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四川遂宁川中大乐

红颜落2022-07-28

四川遂宁川中大乐

“川中大乐”是民间大型打击乐,原名“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

“川中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从九四年由蓬溪县文体局挖掘整理亮相舞台以来,相继参加了十余次大型演出活动,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都对“川中大乐”作了报道,社会反响极大。

“川中大乐”被誉为“巴蜀文化精品”、“东方神乐”。

相传,“川中大乐”属传统宫廷乐的一种,源于周朝,兴盛于唐代。唐明皇李隆基听到此乐高昂悦耳,演奏队形壮观,气势磅礴,为宫廷所有乐队无法比拟,于是命名“大乐”,定型为宫廷乐。

到了明代末年,有一年轻宫中乐师,因战乱逃回湖北老家,清大移民时期,这位乐师在“湖广填四川时”来到蓬溪县蓬莱镇(大英县),用他的技艺建起了一支“大乐队”,经与当地民间打击乐互化融和并逐步衍化为“蓬莱大乐”,传承至今。

“川中大乐”作为别具一格的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征和浓郁的四川风情的民间传统打击音乐,距今在蓬莱地区已有传人十三代,历经300多年了。其乐器主要由中心鼓、大鼓、脚盆鼓、川堂鼓、南堂鼓、大钹、川大铰、苏钹、川铰等组成,常用曲牌有《云顶翻》、《凤点头》、《扑灯蛾》、《牵藤藤》等十余种,乐员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表演时可搭扎乐棚,配以耍龙灯、舞狮子等民间艺术,多为大型宗教祭祀,喜迎远方贵宾以及大型庆典等活动所用。

“川中大乐”节奏昂扬欢快,气氛喜庆热烈,场面庄严华贵。作为一种流传于川中地区的宫廷乐,由于受四川文化的影响,渗入了具有浓郁的巴蜀民族文化特征的民间吹打音乐及川剧音乐。因此,与国内其它著名的鼓乐相比,首先在演奏的乐器种类上是最多最丰富的;其次在演奏风格上融北方锣鼓的阳刚和巴蜀音乐的柔美为一体,既有宫廷乐的庄重肃穆,又有民间音乐的活泼欢快,电闪雷鸣中皆以和风细雨,具有交响乐结构严谨,层次丰富的特点,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文化特色。

有专家学者对“川中大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说,过去只看北方的威风锣鼓、安塞腰鼓、兰州太平鼓等具有声音洪大、舞姿粗犷刚健、气势磅礴的特点,现在看了“川中大乐”的表演,与之相比毫不逊色,其鼓大、锣大,曲牌结构严谨简炼,场面恢宏壮观,表演幽默诙谐,蕴含着深刻的巴蜀传统文化内涵,是巴蜀民族文化精品,同时也填补了四川无大型鼓乐的空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