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四川巴中恩阳民俗文化

君千殇2024-01-16

四川巴中恩阳民俗文化

恩阳传统婚俗

恩阳的婚姻习俗带浓厚的传统色彩。在过去的年代里,青年男女婚姻大都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意见非常有限。男女双方的了解,大都是通过父母和媒人传递的信息。婚姻能否成功,父母的意见很关键。过去的婚姻男女双方从未见过面的很普遍。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迅速传递,男女自由恋爱以取代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特别是父母之命已是可有可无。但,媒人的作用无法取代。媒人的牵线搭桥,传递信息的作用还相当重要,还有在婚礼中的衬托作用,至今沿袭下来。一般男女双方都各有一个媒人,这种形式称作大媒,有了大媒,男女都很风光。媒人多固然风光,但谢媒也麻烦,因此,两个媒人的形式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对于经常从事介绍人工作的人来说,由于长期走村窜户,对各地青年男女个人信息的了解相当熟悉,其在社会上的活动和语言沟通能力也很强,由于他们有丰富经验,就很能观察出每个人的特点,使其相对平衡,达到比较配对。如果是父母不了解外界情况,要给自己的孩子找对象,或者是青年男女要想找对象,都可以托媒人先给介绍一个,再自己进行双方了解。一旦双方自己有了沟通,媒人也可以帮助传递信息,或者有了不同意见进行调停。就是自由恋爱成功,都也要找个媒人,因为媒人在当地还有形式和门面上的作用,媒人在婚礼上是绝对少不了的,现在都把媒人称为介绍人。

农村的婚礼至今还沿用过去的形式。只是说有些形式要走(我们那里有句口头语叫做:万事要从礼边过。这个礼:可以是礼节,也可以是通常的道理)。具体执行情况则根据个人情况与要求而定。譬如:订婚彩礼,结婚过礼,女方结婚陪嫁(即嫁妆)。彩礼是婚姻契约。过礼和陪嫁既有实质部分,也有做给外人看的炫耀部分。如果谈的时间长,逢年过节互相走动送礼都很正常,男方送礼,女方回礼,这就叫:礼尚往来。直到谈婚论嫁。

过去的婚礼活动很繁复。这里把结婚,男方叫办酒,女方叫出嫁(或叫出阁)。从时间段上都各有名称,男方开始叫起媒,女到男家的正式举行婚礼叫正酒。起媒男女双方家里都开始了活动,男家要请客,组织迎亲队伍。这支队伍有:男方直系亲友(如姐妹,姑舅亲友,一般是女的去,人员不定),迎亲的鼓乐队和花桥,还有抬礼物帮忙的人(主要根据女方陪嫁多少而定),当然,这些抬礼的人还要把男方的礼物抬到女家。这些礼物主要是猪肉与面食糕点。猪头少不了,至于肉多少不定,面食糕点是司厨做的。

女方家也是很忙乎,也是请客,这些早来的客人,一般都是近亲亲属,是来给女的送哭钱的,女的在伴娘(一般是小姑娘和刚过门不久的媳妇,伴娘也有照顾新娘的作用,新娘有事不方便时,帮忙跑个腿,小姑娘当伴娘也有学习的意味)的陪伴下至少要哭一天一夜,有的迎亲远了哭一两天的也有,这时女的从哭开始到拜堂结束以前都不能吃饭,有时最多喝点水,因为吃了东西,如座桥行动一路都不方便。哭,也叫哭亲。哭到谁,谁就要给钱,给了钱新娘哭时就多说点好处,如果哭到谁不给钱或太少,新娘就会数落你许多不是,那么多亲朋好友在那种场合听着,面子上也很难过的去。所以,一般近亲去时都准备了足够的礼钱,至少不会失礼。给钱时都要先叫某侄女孙女,某姐某妹,再自报家门我是谁,说两句安慰话,把钱交给伴娘,送钱的一走,伴娘就会告诉新娘某人送了多少钱,新娘就会哭说亲戚的好处,一般都是说好的多。新娘的知心女友有时也会送钱,因此,新娘也会哭到。因为新娘哭时都是用手帕蒙着脸,别人看不见新娘,新娘也看不见人。

男方迎亲头天到,第二天花桥就抬着新娘启程。新娘上桥也有讲究,新娘由哭房转到堂屋正门,由自家的亲哥或亲弟背着,伴娘两边扶着,踩着红地毯上桥。红地毯从堂屋门一直铺到桥边。男方去过礼的人,就抬着姑娘家的陪嫁。陪嫁多少,根据女方经济实力而定,档次有高低。但其用品都一样,等于搬个家,全套是新的,摆在家里就可过活。每样陪嫁东西上都由女方家放着红包,由抬礼的人分拿。有时还会有一点小礼物。

花桥与鼓乐队都是专业的,是花钱请来的,要得有人请必须卖力气。鼓乐手来去都要一路卖力吹打,尤其在走村过店,或到家门,都要吹得十分响亮,更显喜气洋洋。

新娘走出门,女方家就没有什么事了。女方也会有一帮送亲队伍跟随新娘到男方。

新娘到了男方家,就会举行正式婚礼拜堂成亲,就算礼成。晚上闹洞房的习俗总是少不了的。闹洞房是没有长幼辈份的,谁都可以,说话做事就要比平时粗俗一点,当然,一般年轻人更放肆一点,老一点辈份高一点还是有所顾忌。如实在过火,媒人可去适当调停一下。如果遇上几个醉酒难缠之人,出点小小的不愉快也是有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不同,婚姻形式也在不断趋同化,也不断有新的形式出现,区别于旧的习俗。有些旧的习俗在逐步淡化,有些旧习俗也在不断传承,并有所创新。但,追求个人自由,显示幸福热闹,荣华富贵,亲情和谐,始终不会变。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