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江苏宝应名称由来

骊茹子2023-04-05

江苏宝应名称由来

宝应,地处苏中之“中”,上下两千多年,留下许许多多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 阅志书,访巷里,仅地名之由来就足见宝应城乡乃是华气灵杰、珠光生辉的一方宝土了。

宝应古称“水乡泽国”,至今在1462平方公里土地上还分布着“五湖四荡”——宝应湖、汜光湖、白马湖、广洋湖、射阳湖以及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和平荡,构成全县“两陆一水”。这里湖荡资源丰富,水产、水菜、水禽、水运各业兴旺发达,浩荡的水乡造就了数十万人民的博大胸怀。

30个乡镇的地名就有一半和“水”联在一起。虽说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将水患变成水利,谈“水”色变的旧社会早己一去不复返,但有着朴实、老实、诚实品质的宝应人一直留恋着他们养生地的真面貌。

咆名寻踪,情趣无穷。一个地名一段:全宝应的地名自有其章章节节。当推篇首的是宝应县名。秦汉建县,始分东阳、射阳、平安,后迭经动乱,南齐时并称安宜县,沿用至唐。“唐上元三年有一尼姑真如于境内获“八宝”,献于皇室。时逢“安史之乱”平息后,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将土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同日将安宜县改称为宝应县。宝应自此成了“望县”,九州皆慕,知名度极高。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几下江南,都要经过宝应.乾隆曾住过宿的松圆庵,后改名为“一宿庵”。难怪这里哺育出明代大画家陶成、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等历代文化名人;也难怪李白、韦应物、杨万里、范仲淹及马可·波罗等途经宝地都要即兴赋诗填词,挥毫颂赞这里的湖荡秀色,为地名增添了奇光异彩。

唐肃宗年间,尼姑真如到楚州安宜避乱修身,一天深夜,她梦见被玉帝召见进了天宫,玉帝从太监手中接过一只金碧辉煌的宝盒子,对她说“今赐‘八宝’,托你转交下界皇帝,籍以平乱息兵,安抚民众,太平天下。”玉帝取出“八宝”,一一向真如介绍到:“一宝为如意珠;二宝为红靺鞨;三宝为琅玕珠;四宝为玉玦;五宝为玉印;六宝为皇后采桑钩;七八两宝为为两柄雷公石斧。此"八宝"置于日下白气贯天,放于暗室耀如明月。”真如梦醒,果见“八宝”置于囊中,便上报给楚州刺史崔铣。崔铣得知此事后,携“八宝”接受皇帝肃宗的召见。

肃宗听完“八宝”的由来,精神为之一振,便传太子李豫,嘱其携这八宝好生治理国家,平乱安民。不久,肃宗病逝,代宗李豫继承皇位。上元三年(762年)李豫更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得宝之地安宜易名为宝应(即得宝之应)。至此,宝应遂为望县,九州皆慕,知名度极高。

注:《中国历代帝王纪元表》为什么把宝应列为唐代宗的年号呢?唐肃宗启用宝应这个年号是在762年4月16日(农历),两天后就在一场宫廷政变中受惊死去了,唐代宗继位后,沿用了宝应这个年号。所以宝应在《中国历代帝王纪元表》归为唐代宗的年号。由于该《纪元表》没对这个特殊情况作个说明,人们查阅这个《纪元表》就容易得出“唐代宗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的错误结论。

762年4月16日(农历)改安宜为宝应的诏书是以当朝皇帝李亨的名义颁布的,所以唐肃宗李亨改安宜为宝应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唯一正确说法。

大故事生出—连串的小故事,最凝趣的要数赵匡胤捉鸡了。

话说五代后期周世宗柴荣麾下有一员武艺高强、性情豪爽的大将赵匡胤,他助世宗先抗北汉,后伐南唐,又挥师淮南,连取滁州、泗州、六合、扬州,战功卓著,被升为定国节度使。世宗攻楚州(淮安)不下,命他北上,他率军经高邮来到宝应。

传说赵匡胤来到宝应城,忽见一小巷中飞起一只五彩斑斓的灵鸡,身后参军一见便对他说:“将军,灵鸡乃是难得出现的宝物,食之大贵!”匡胤闻言,立即催马扬鞭,追赶灵鸡。后来人们便称此巷叫“雄鸡巷”。灵鸡一直向东飞去,追赶了好一阵竟不见了踪影。到一小村庄,见迎面走来一位老农,匡胤问道:“老伯,您可见一只五彩斑斓的灵鸡么?”老农说:“刚向东飞去,你只管往前一直赶。”后来此庄便名“望直赶”,又因沿宝射河向西上宝应的船只常在此停泊,所以又改称为“望直港”。匡胤追上了灵鸡,灵鸡又转弯向北飞去,落在了西荡边一家屋檐上。赵匡胤一马赶到,伸手便把灵鸡抓住,不料灵鸡拼命挣脱,他只落了一手的鸡毛,从此这个村就名为“毛舍”,后又谐音为“茅家舍”。又追了一阵,他实在没有劲了,便下马坐在路边的土墩上歇一歇,从此这个地方便称为“马垛”。到了民国年间,不知是哪位文人雅士给茅家舍起了个雅号,叫“月蟾乡”。

灵鸡又向西飞回宝应城,赵匡胤又一路追回,追进一个巷口终于把灵鸡捉住了,赶紧往笼子里一装,人们便称此巷叫“回笼巷”。士兵将灵鸡宰杀烧熟献上,赵匡胤又累又饿,一口气将灵鸡吃得净光,满嘴香喷喷的。他把个鸡骨头随手往空中一摔,“叽唔——”这骨头一直向东飞去,落在一河沟之中,人们便称此地叫“骨头沟”,后来又谐音为“蛤拖沟”。其实这蛤拖沟大有来历,另有一说,有人考证此地本名“脱脱沟”,据《元史》记载,元代丞相脱脱晚年被贬,隐居山阳,即在此地,(因为此地旧属淮安,淮安县古名山阳县。)“脱脱沟”后来谐音为“蛤拖沟”。

江淮平定以后,周世宗又北伐辽国,不料竟一病不起,立七岁的儿子宗训为太子。不久世宗病故,少主继位不能服众。赵匡胤兵至陈桥驿,傍晚西天出现两个太阳,一时众人议论纷纷,军师赵普率众将齐集大营外,跪请赵匡胤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后回汴京废了少主,改国号为“大宋”,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即“宋太祖”。因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所以宝应人又将“回笼巷”改写为“回龙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