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2)

羽化尘2024-03-28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除此外,还有明人增置的500罗汉像,现存294尊。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弥足珍贵。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左手于腹前捧钵,右手施触地印。两侧立阿难、迦叶二弟子,二胁侍菩萨。身前二供养菩萨手捧贡品跪于莲座之上。

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手执如意,头戴花冠、身着天衣,丰润富态、庄重大方的文殊菩萨,骑着威猛的雄狮,迎面而立,左右两侧有胁侍菩萨和僧侣跟随,前有牵狮人和童子。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位于东大殿外的经幢,与东大殿同期。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基座的石狮线条简洁有力,似用力一撑便要从经幢跃出。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当年林徽因先生等,正是先发现经幢上的题字,后发现梁下的,二者相互印证,从而确认东大殿的建筑年代。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