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东 > 佛山市 > 特产

佛山盲公饼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佛山盲公饼
  产于广东佛山。

  据传,一个叫何声潮的盲老头,在佛山祖庙大街开设“乾隆堂”卦馆,由于日常拖儿带女来问卦算命的人很多,孩子吵闹不休,无法应付,何声潮儿子何予斋便制做肉饼出售,借以使孩子们安静。因此饼为盲公馆卖,故起名为盲公饼。

  特点:盲公饼用料纯正,制作得法,味道鲜美诱人,耐储存。长期存放的盲公饼味名称:湛江威人化饼。

   盲人名叫何声朝,八岁时由于家贫患病,无钱医理,而致双目失明。十岁开始学卜易,学成后,就在本市教善坊口开设"乾乾堂"卦命馆,颇得当时一些人士信仰。生二子,一名荫源;一名 佛山盲公饼

  奋兴(字豫斋)。其中豫斋在馆中侍奉父亲。由于问卜者多携带小孩,喧闹啼哭,影响工作。豫斋乃想出一法:用饭焦干磨成米粉,加上芝麻、花生,用生油和匀,制成米饼,称为"肉饼"。 (现盲公饼饼印仍旧有肉饼二字)这样既可卖给问卜的人用来喂小孩,又可以多赚一些钱补助家计。由于制作别出心裁,甘香美味,价钱便宜,购买者日多。邻居为了获利,也仿制出售,但质量不及"正货",人们都拥向何声朝处买,向盲公买饼的人们都叫肉饼为"盲公饼",辗转相传 ,盲公饼遂由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里,盲人最忌别人叫他盲公,因此百多年来,市场上盲公饼虽已名闻遐迩,但他的子孙后代,也不拿 “盲公饼”作招牌,而以合记肉心饼为名。直到1952年解放后我市参加华南物资交流大会,为了推销佛山土特产品,才正式定商标为盲公饼。

   盲公饼生产销售历程

    盲公饼自出名以后,购买者日众,并多以此为送礼佳品。初制时,饼形大于铜元,没有猪肉心,到1875年后,为了精益求精,才加猪肉心配制。创号合记后,历年来都是雇工12至13人进行生产,但实际生产人员只有七八人。每天产量一万斤左右,最盛时期是1933至1936年,每天加班生产至15一一16小时, 日产量两万多斤。多销往东莞、石龙一带,省内及港澳来佛山的旅客,多购盲公饼回去馈送亲友。合记号在解放前一向在鹤园社老铺用零沽形式出售,不设批发或代理,出口数量极少,也抗日战争前一年,出口只有四千八百斤,是用铁罐精装(无肉心)托洋船带货出口。日寇南侵,佛山沦陷,到处抢掠残杀,民不聊生,盲公饼的销路一落千丈,生产工人大都回乡务农。盲公饼的形式从此由大改小,由每个出售改为每筒出售(每十个为一筒)。日产300至400个,营业不振,有时几天也无开工生产。抗日战争胜利后,生产稍有恢复,工人也逐渐从农村返回佛山,但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生产仍没有很大发展,日产只有三万个,约等于战前大型饼的一万五千个,还未恢复到战前生产水平。

   制作特点

    盲公饼的制作,与一般饼食不同,有其独特之处,市场上出售的饼食,大都以面粉配制,而盲公饼则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饼内所夹的猪肉,其制法更为美妙精巧,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最少数天)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誉中外。百多十年来,制法古朴,以瓦盆盛料焙制,坐着生产,效率极低。直至1955年公私合营后,才改用案板制,站着生产。由于操作方法改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在产品规格有大小二种,大的每筒六个,小的每筒十个。出口或送礼另有装纸盒和铁罐。

下一特产:佛山扎蹄
[以上内容由网友"Henry"分享。]

以下与佛山盲公饼相关信息:

以下佛山盲公饼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