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浙江 > 绍兴 > 名人

陈麟瑞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陈麟瑞(1905~1969),又名陈林率,石华父,谱名乃祥,号瑞成,新昌县城关镇(今属南明街道)人。柳亚子女婿(柳无非的丈夫)。192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先后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选读英美文学及戏剧研究。1933年回国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外文系主任,1946年在上海任联合国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主任秘书。解放后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英文部主任、上海英文日报《新闻报》主任、1953年起先后任宋庆龄主持、国家外文局主办的《中国建设》杂志社(后改名《今日中国》)英文双月刊室主任、编委、副总,达16年。1954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后任民促中央委员及宣传部副部长,1963年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革中遭受破孩而逝世。
  陈麟瑞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戏剧研究,为文学硕士,后以笔名石华父,长期从事翻译和戏剧创作。在清华学校时,翻译德国施笃谟中篇小说《傀儡师保尔》上部(罗念生译下部),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后翻译培莉(J.M.Barrie)《十二磅容貌》独幕剧,署名百合,载《新文艺杂志》第四期。创作的剧本有《职业妇女》《尤三姐》等,改编的剧本有《晚宴》、《孔雀屏》、《雁来红》、《海葬》(原名《抛锚》上演时改名)。翻译有《永远不死的人》。有《石华父戏剧选》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由钱钟书夫人、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作序,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柯灵选编。选集中收集剧目有《职业妇女》、《晚宴》、《雁来红》。
  陈麟瑞与我国文学家、著名学者钱钟书夫妇关系密切,钱钟书《写在人生的边上》一书在扉页上有题词说:“陈麟瑞、李健吾两先生曾将全书审阅一遍,并且在出版和印刷方面,不吝惜地给予了帮助。”在他的另一部大著《管锥编》前言中也提到此书经过陈麟瑞审看,可见他对陈的倚重。杨绛更写有《怀念石华父》一文,她说:“石华父是陈麟瑞同志的笔名。他和夫人柳无非同志是我们夫妇的老友。抗战期间,两家都在上海,住在同一条街上,相去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彼此往来很密。我学写剧本就是受了麟瑞同志的鼓励,并由他启蒙的。”她最后还说:“我们下干校的前夕,风闻麟瑞同志“暴病”去世。我们从干校一回来就去看望无非同志,得知麟瑞同志在文化大摧残的时期,绝望灰心,“劈开生死路,退出是非门”。他生前常对我们讲,他打算写一部有关喜剧和笑的论著,还在继续收集资料。可是他始终没有动笔,如今连他已写成的作品都不齐全了。看到他残存的三个剧本,我们有无穷感慨;对他没有心绪写出的剧本和没有时间写出的著作,更有无限向往。”
  柯灵先生有言,称“麟瑞同志是学者和作家,品性高洁,为人谦和谨饬,其事迹自有流传价值。”在其《有怀西禾》及《关于“海誓”》两文中论及陈麟瑞。
  其子陈君石,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为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协会副会长,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团成员,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下一名人:魏淇园
[以上内容由网友"Julie"分享。]

以下与陈麟瑞相关信息:

以下陈麟瑞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