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西 > 桂林 > 地名

大圩镇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大圩镇隶属:灵川县
行政代码:450323101代码前6位:450323
长途区号:0773 邮政编码:541000
车牌号码:桂C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5.16万人人口密度:266人/km2
辖区面积:193.78平方公里
  大圩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大圩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 24’30’’--1100 25’30’’,北纬250 10’50’’--250 11’05’’。行政区划面积193.78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耕地35.2公顷。下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自然村。大圩古镇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商品集散地。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城区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市,百尺清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昏后,壮人荷叶裹盐归"。清为桂林东乡"水陆码头",抗战时期有"小桂林"之称,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靠码,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如今,沿江约2华里的老街多用青石板铺设路面,基本保持当年的格局和风貌,风格别具。很多的建筑保持较好,如高祖庙、清真寺、祠堂、廖宅(东方街47号)、黄宅(民主街28号)、李宅(民主街37号)等等,有二进、三进的深宅大院。长约1公里的青石板街、河卵石拼花的道路依旧古香古色,街区之间的隔火墙,沿街骑楼,可拆卸的木结构铺面等,使沿街的古风依旧。此外,镇内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灵川最早的0组织--0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0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镇内有万寿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单拱石桥,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下一地名:灵川镇
[以上内容由网友"Samantha"分享。]

以下与大圩镇相关信息:

以下大圩镇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