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福建仙游龙华寺

南风未起2024-02-12

福建仙游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仙游县龙华镇,亦称万寿禅寺,初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赐名“龙华万寿禅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宋天圣年间至元至顺年间,龙华寺几经毁坏,又重修扩建,成为仙游第一大丛林,辖11院77庵。

元末至明、清两朝,龙华寺又四度兴废。尤其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2年),倭寇入侵,寺毁僧散,一片凄凉。明万历年间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再重新修建,到了民国末年,龙华寺又几经荒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1988-1992年),侨僧释广静捐资五十五万元,重新修建龙华寺,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仙游县佛教会的驻地。

龙华双塔是寺中旧物,位于龙华寺的前面两侧。据《龙华寺志》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东塔,并祈求其母八十寿庆时再建西塔,越十载,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双塔建筑为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高44.8米。塔基为须弥座,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东西两边有石雕将军护门,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各层有石级可通,可直达塔顶,塔檐均用石条拼成,沿塔檐回廊,可直达塔顶,很是壮观。西塔于明嘉靖年间被倭寇焚损,清代重修。东塔至今保存尚好。

龙华寺出了五位国师

游心华

2019年是龙华寺菩提学苑创建20周年华诞,在整理校对明万历十六年《龙华寺志》时,笔者发现该寺千年来共有五位大德高僧受封为“国师”。所谓“国师”,通常指的是历代帝王对于宗教界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至尊称号。

龙华寺位于仙游县西南龙华镇宝幢山下。据《龙华寺志》“历代师德篇”记载,历代受封的国师有三位:释惟胜、释雪径、释无隐。三位国师其中两位与龙华寺“历朝祖塔”所记载的雪径、无隐大国师相吻合,塔碑所列的七位祖师中有两位称为“大国师”,余为大和尚或和尚,碑曰:“(隋)开山始祖惟胜圣公大和尚,(唐)继祖、传道、普觉诸公和尚,(宋)御赐雪径净明公大国师,(宋)开创巨勋大觉琏公和尚,(元)封邑赐谥无隐公大国师,(明)重兴第一湛玄禄公和尚,(清)重兴改正孟似仲公和尚。”

按以上国师所处年代分别是:

1、隋开山祖师僧惟胜,大业中自润州来,结茆宝幢山,精修梵行。有双龙衔白莲花以献,寺因此得名焉。盖隋炀帝崇信三宝,皈依天台智者大师,寺或当时勅建。故侍郎何乔远诗云:“煌煌简命出隋炀,令之山下建神殿。”宋《仙溪志》亦载。

2、宋雪径净明大师,本路(善化里人)卓氏子,生而颖悟,十五出家于囊山寺。……师尝开法于姑苏承天寺,次住龟山,又住泉州承天寺,最后住龙华,师到处众俱数千指。年八十一终于本寺,葬白塔。明何乔远《闽书》“方外志”载:“本州承天寺雪径明净禅师,奉旨至京说法,称旨。有金襕袈裟、御扇之赐。及师示寂,徒葬雪径国师和尚塔在善化里大蜚山。”。

3、元无隐禅师,本路林氏子,甫六岁瞑目趺坐,有如禅定,人称为异童……师示寂,葬与雪径净明大师同塔,其相邻之处是明代尚书郑纪之墓。

那么,除了上述三位国师之外,被修志者或后代方志遗漏的还几位?细阅《龙华寺志》所收录的隋至清历代师德共有11位,其中“宋开创巨勋大觉琏公和尚”就是一位名重天下的“大国师”、“诗僧”,他是继雪径净明之后在仁宗身边东京(简称汴、汴京)十方净因禅院度过了六个春秋的又一代国师,曾两次亲临化成殿与仁宗皇帝论法,归隐之际,仁宗皇帝御笔颂诗十七篇赠予大觉禅师,王安石、欧阳修和苏东坡一家人都是大觉禅师的至交。以下为另两位国师。

4、大觉(琏公)禅师,又称怀琏禅师,北宋高僧,泐潭怀澄禅师法嗣……皇佑二年(1050年)正月,有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二月十九日、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

5、真觉禅师,释省僜,宋代高僧,俗姓阮,一作省澄,仙游龙华金沙人,早年出家晋江鹦鹉山南禅寺,禅行高洁……宋初赐名”真觉禅师“,其后主仙游龙华寺。省僜撰《示执坐禅者》诗云:”大道分明绝点尘,何须枯坐始相亲。杖藜日涉溪边趣,便是烟霞物外人。“《莆仙历代高僧大德知见录》一文中曾专文介绍省僜禅师,经龙华金沙一位文史爱好者查对金沙上库《忠孝堂阮氏族谱》证实真觉禅师就是释省澄。其谱载:”省澄,衍仲子,为龙华沙门,寿百三十六岁。宋乾德赐号真觉,详《仙邑志仙释传》。“

由此可见,龙华寺自隋至元共诞生了五位国师,除开山祖师僧惟胜、大觉禅师外,其余三位均为仙游本地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